夏至养生吃什么 夏至饮食习俗你知道多少

2024-09-07 09:16:07 来源:

夏至养生吃什么?夏至的到来代表着炎炎夏日的开始,为了过个好节气,要特别注意饮食,古人流传下来的夏至饮食习俗是经过时间验证的,值得我们后人借鉴。今天我们来盘点夏至节气的饮食习俗,下面一起来看看。   1、圆糊醮  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,俗称“做夏至”,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,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。夏收完毕,新麦上市,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,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,摊成薄饼烤熟食用。   “夏至吃了圆糊醮,踩得石头咕咕叫”,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,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,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,祈求可以丰收。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。   2、粽子  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,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。夏至到来,阳气一天天萎缩,阴气一天天生长,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,粽子里的糯米、红枣,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,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,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。“吃粽子,很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。”   据记载,早在春秋时期,人们就开始食粽。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叫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黍”。其原料主要是黍米。而且,一开始人们食粽就不限于端午,而是端午和夏至并重,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就说“俗,重端午与夏至同。”梁《荆楚岁时记》也说夏至这一天吃粽子。即使后来粽子成了端午节的流行食品,有些地方也仍保留了夏至吃粽子的传统。如白居易《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》诗:“忆在苏州日,常忆夏至筵,粽香筒作嫩,炙脆子鹅鲜。”可见,至少在唐朝时,苏州夏至吃粽子。   3、面条   “冬至饺子夏至面。”这句俗话说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。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,主要农作物是麦子,在新麦收获之时,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很好方式。吃面条不但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,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,还能给生活带来多样的乐趣。   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,除了爱好,据说还有“避恶”之意,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,有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之说,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。有些人夏天时爱吃凉面祛暑。夏至食面,主要是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,所以夏至食面也有“尝新”的意思。闷热潮湿的天气往往食欲缺乏,如果此时来碗面条,再配上点爽口的小菜,不仅能唤起人们的食欲,而且会让人享受到更多的清凉

治儿童癫痫很好医院

郑州治疗癫痫病哪家好

黑龙江中亚医院治癫痫专业吗

哈尔滨癫痫病

哪个医院治癫痫